中国极地科考需航空支援 低空飞行机器人将赴南极
来源: | 作者:subangroup | 发布时间: 2016-03-18 | 3018 次浏览 |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极地科考呼叫航空支援

  “十三五”规划草案中提出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在规划的海洋重大工程“雪龙探极”中明确要提升南极航空能力,初步构建极地区域的陆—海—空观测平台,研发适用于极地环境的探测技术和装备,建立极地环境与资源潜力信息和业务化应用服务平台。中国极地科考迫切需要提升航空力量。

  航空力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极地科考中使用很普遍,有的国家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开始使用飞机在极地进行科学探测活动。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极地科考,属于后来者,缺乏极地航空科考能力。过去我国曾共用过国外的一些飞机,例如DC系列和“双水獭”等老式飞机,中国在八九十年代的极地科考中都使用过,其为我们的科考站建设、物资补给、人员运输等做出了很大贡献。飞机在极地科考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南极大陆地域广阔,从极地中心点到科考站经常需要借助飞机来运输人员。对科考船来说,当不知道前面海面情况如何时,直升机就可以飞出去百十千米探探路。配合一些机载雷达和探测设备,加上地面设备、空中卫星等,航空装备可与其他设备一起为科考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

  极地科考最重要的就是运输和探测。我国国产直升机曾经参与过极地科考,但是直升机的运载能力十分有限,无法满足运输的要求,仅能适当用于探测和观察。据悉,我国曾经使用过俄制卡-32直升机用于极地科考,被命名为“雪鹰12”。卡-32直升机装备有两台TB3-117BMA型发动机,其抗风能力较强,可抵御最大风速达20节,机上还配备有GPS定位仪和救生设备,可应用于森林航空消防、城市消防、搜索救援、复杂高层建筑安装和海上作业等。它的最大飞行半径为800千米,飞行时间为2.5小时,一次能吊运5吨重的货物。而参与过极地科考的国产直9直升机最大吊运能力仅为1.6吨。
    目前,美、俄、英、德等国均拥有极地科考专用的固定翼飞机。为进行补给支援,美国空军动用了C-17运输机和大量带有滑橇起降装置的LC-130运输机。俄罗斯的伊尔系列运输机可以自如地在极地起降。2015年,中国极地科考才正式用上固定翼飞机。中国极地科考新近引进的固定翼飞机Basler BT-67由DC-3/C-47螺旋桨飞机改造,能在地面环境温度零下50℃以下使用,具备人员快速输运、应急救援和科学调查等功能,可以满足我国南极昆仑站地区的恶劣气候条件要求。这架命名为“雪鹰601”的飞机投入使用,将让中国极地考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空平台。

  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积极发展低空飞行机器人用于南极科考。据悉,低空飞行机器人或无人机重约20千克,能搭载5千克的有效载荷,飞行速度可达50~100千米/时,能持续飞行1小时,抗6级风。